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美丽乡村的“美丽经济”——来自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的蹲点报告

  • yxzxclq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 阅读:436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2/13 17:43:47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盂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来源:阳泉日报

记者:任继萍 罗雯霞 任君

初冬的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干净整洁的街道、色彩统一的民居、整齐排布的绿植和一排排白色的果蔬种植大棚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如果秋季到王炭咀村,游客会有不同的感受:果蔬种植大棚里,甜瓜、西瓜等水果和鲜嫩的绿色蔬菜长势旺盛;儿童乐园里,大人带着孩子尽情地玩耍嬉戏;会议会展中心,参加培训的人员座无虚席。夏秋季节的小村,到处生机勃勃,打破了很多人对王炭咀村原有的认知和想象。


王炭咀村有159户325人,耕地904亩,曾是个纯农业村。这些年,王炭咀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路径和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多年来,村子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首批太行人家等荣誉称号。


舞产业“龙头” 乡村火起来


从春到冬,王炭咀村总是很热闹,来游玩的、来采摘的、来培训的……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全市有名的乡村旅游村、休闲观光农业点。说起村子十几年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石建忠说:“村里从规模种植、休闲观光农业入手,陆续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培训服务等行业,村集体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有了产业这个‘龙头’带动,村子发展也有了底气和动力。”


“王炭咀”源于盂县方言“无炭咀”,意思是没有煤炭的小山头。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为了改变村庄面貌,改善村民生活,2007年,王炭咀村硬化了4公里公路,绿化荒山1000多亩。村干部还引导村民成立了建平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村民的土地,规模种核桃。“土地没了,农民靠啥活。”虽然村民自愿流转了土地,但当时还有些村民不理解,经常去村委会问询这件事。流转土地的头年底,村民拿到了土地流转费,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后来几年,看着核桃树越长越壮,陆续挂果,村民才真正懂了土地流转、规模农业的意义。


2016年,村里委托专业团队制定了《王炭咀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确定了“一园、一带、四区”的近期、远期实施内容,决定布局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在村里有干的、游客来村里有看的。


“一园”即核桃文化产业园,主要发展核桃采摘、核桃油加工,同时建设农事体验区、核桃科普园、创意核桃工作坊等功能体验区;“一带”,即田园花海观赏带,包括梯田花海、干花展示销售、婚纱摄影基地、景观廊道和观赏步道等;“四区”,即农乐创享区,包括创享百果园、百果认养园、孔雀园;山地运动区包括户外拓展基地、山地自行车赛道和滑草项目;休闲度假区包括会议会展中心、窑洞小院、养生健康会所、民间美食汇和儿童乐园;民俗文化展示区包括文化广场、文化展览馆等。项目预计总投资9000万元。目前,“一园”的核桃采摘、“一带”的干花展示销售、“四区”的孔雀园、会议会展中心、窑洞小院、儿童乐园和文化广场建设已投入运行。


2018年11月22日、23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推进培训会在王炭咀村召开。这给王炭咀村的干部群众提振了信心,其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王炭咀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设施蔬菜可辐射周边数十个村庄,是村里谋划的主打产业之一。经过前期筹备,2019年3月,村里拆除了原有老旧设施,建设了3600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主要发展设施果蔬种植。当年,村里还投资400万元新建酒厂,继承和弘扬传统工艺流程,致力打造全县乃至全市的品牌项目。项目上马后,可年产白酒120吨,年纯利润可达180万元,可新增50个就业岗位。村里还同步建设核桃油加工厂,建成后每年可加工处理核桃2000吨,年产核桃油600吨,提供就业岗位30个。去年,核桃油生产项目和酒厂的厂房设备陆续建设安装完成。


“今年初,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我们虽然不能出村,但村里的工作一点儿也没落下。”石建忠说,“干部群众每天在村里忙活,工作进度甚至比平时还快。我们当时就想,这就是一个蓄势的阶段,疫情过去,咱定能把损失补回来。”今年上半年,村里建设了婚纱摄影基地,核桃油加工厂、酒厂等项目建设进展也很快,村里的民宿也增加到了200个床位。


“6月底,村里逐步恢复对外开放。两个多月,村里的培训项目就收入150多万元。”石建忠笑着说,“这些年,我们谋一事、成一事,稳扎稳打,村里的产业干一个成一个,连成了片,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种”出好风景 乡村美起来


对于游客来说,王炭咀村的四季有着不同的风景;对于村民来说,他们一年都生活在“画中”。可在许多村民的记忆中,多年前的王炭咀村可不是这样。


村民石政山自小生活在王炭咀村,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他深有感触:“村里一年比一年变化大,现在住在村里实在是太方便了。多亏了稳定、实干的村支‘两委’班子。”石政山家的院子不大,但收拾得整整齐齐。院子中有一片空地,种着花草和蔬菜。石政山说,以前,村民吃水主要靠旱井的存水,每年春季还得到外村去拉水。村里没活儿干,居住环境多年没有改变。往城里走就是年轻人的奋斗目标。这几年,村里的环境变了,回村的人也多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起色,“我们老两口每天的生活就是种花、种菜,没事的时候我还拉拉二胡”。


用好的环境把年轻人留住,是石建忠2003年上任后经常琢磨的事儿。他带着村干部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村里的环境。从那时开始,他们筹资修学校、硬化道路、绿化美化,村里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11年以来,王炭咀村建起广场、农民公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17年,王炭咀村的培训中心正式建成,会议中心、餐厅、公共卫生间、客房、培训室应有尽有。站在村里的高处远望,核桃林遍布田地,山上松树、柏树挺拔翠绿,蜿蜒的硬化路穿村而过,一片生机盎然。


去年是村里建设进度较快的一年,也是村庄环境变化较大的一年。村里修建了1000米的景观廊道,高密度种植了芝樱、熏衣草、鲁冰花、金鸡菊等观赏花卉,并将花卉、葫芦、特色苦瓜等挂在长廊上,彩色长廊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村里还依山就势建设了一个大型人工湖,打造盂县面积最大、环境最好、服务最优的绿色旅游休闲基地、浪漫婚纱摄影基地。


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环境,王炭咀村从基础设施入手,于2019年修复改造了4公里的村级道路,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站,并铺设了4500米通往污水处理站的污水管网。村里还大规模开展旱厕改造、煤改气、自来水管网入户等工程,如今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


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民也自觉加入了美化院落的行列,村里涌现出了不少“美丽庭院”。沿着村中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向村中心的民居走去,远远就能看见村民石振武家的玻璃外墙、青砖灰瓦、古朴的大门。小院里,石振武种了100多种花草。厨房里,燃气灶、电饭煲等整齐地摆放在灶台上。卫生间里,抽水式坐便器、洗手池、浴缸一应俱全。“村里条件好了,取暖不烧煤了,还通了自来水。”石振武说,“村子环境变好了,我家的小院环境也要继续提升,为整村环境增光添彩。”这段时间,他家的小院正在申报县级“美丽庭院”。


端上“金饭碗”  村民乐起来


近几年的国庆长假,王炭咀村总是热闹非凡。连续举办了四届“奋进孙家庄·美丽王炭咀”旅游文化节不仅让游客能品尝美食、观看精彩演出、享受采摘的乐趣、体验民宿,村民也能在红火热闹中赚得一份收入。


村民石玉青在民宿小院工作。自打村里的产业多了,他在家门口就有了营生。“60来岁的人在外面很难找工作。在村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收入也不少。我在村里干了几年,每天有80元的收入。”石玉青说,“光打零工一年也能挣1万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等收入,一年下来挣两万多元。自己手头宽松了,日子也好过多了,多亏了村里这么多好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王炭咀村,村民对这句话感受更为深刻。负责管护大棚的村民石海珍早年在外打工。村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起日光温室大棚后,他就在大棚找到了营生。“我们村没有资源,以前也没产业,在村里找份营生难得很。以前大伙儿说,没资源村里发展就没指望。”石海珍说,“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咱的好环境也是本钱。在这样的好环境里发展绿色产业,村里的发展也有后劲。现在,村里产业多、环境好,村民只要是能干、愿意干,村里的营生不缺,大伙儿的光景过得红红火火。”


村民侯润良在民宿小院负责清扫客房。“以前,村里好多人家是丈夫出门打工,妻子照顾家。可一个人挣钱,毕竟日子紧张。现在,村里营生多了,妇女在村里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既能照顾家里,还能多一份收入。”


如今,不仅王炭咀村的村民能在村里找到工作,许多年轻人愿意返乡创业,而且附近村的村民也在王炭咀村找到了营生。“环境优美小山村,领航人是石建忠,党干群是一条心,精心打造三宜村。”这是一首流传在王炭咀村的打油诗,也是村民对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村的企盼。不久前,村里的核桃油加工项目试生产,他们为核桃油注册了“富盂”商标。这其中包含了盂县的地理标志,也包含了对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景。


综合编辑:婧琪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